開啟元宇宙世界的文藝復興:AIGC技術驅動的視野與機遇


1726309493352466.png

引言   introduction

 

        在過去的幾年中,「元宇宙」概念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被視為數字世界的未來。然而,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裏,曾經在科技界炙手可熱的「元宇宙」卻迎來了至暗時刻。

        就連宣布「All in元宇宙」的Meta,2022年也虧損137億美元,2023年上半年再度虧損77億美元,並裁員1萬人;其次是微軟,今年微軟不僅關閉了AltspaceVR平臺,裁撤了工業元宇宙部門,甚至還砍掉了MRTK團隊 ;而迪士尼更狠,其直接裁掉了整個元宇宙研發部門。

        與元宇宙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技術正受到資本的追逐。

        2023年開年以來,受ChatGPT驅動,國產大模型一時間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據《經濟觀察報》7月份不完全統計,當時全國就已經出現了106個大模型。

        不過,AIGC的興起並不意味著元宇宙的衰落,或許,未來AIGC才是推動元宇宙世界文藝復興之路的最強動力。


微信图片_20240918182942.png


 

元宇宙現狀:「跌落神壇」?

 


微信图片_20240918182948.png


        在經歷了最初的 「高光時刻」 之後,元宇宙產業很快進入了所謂的 「幻滅期」。當年這個被寄予無限厚望的技術潮流,迄今為止仍未誕生「殺手級」的應用。在普羅大眾看來,元宇宙及其背後的VR技術的應用範圍,主要局限於娛樂遊戲領域。然而,在更廣泛的實際生活中,這些技術的 「威力」 並未得到充分展現。尤其是在被寄予厚望的教育和醫療行業,通過使用VR技術和元宇宙概念提供的「沈浸式」 體驗,以提高用戶直觀認知能力並提升業務效率的設想,長期以來仍只能停留在設想階段。

        關鍵實用性應用的缺失,已成為當前元宇宙產業面臨的難題。這主要源於兩方面原因。其一,元宇宙技術所提供的 「第二世界」 的體驗效果距離真正的全方位沈浸式體驗仍有較大差距,在公眾眼中,它只是一個昂貴但用途有限的「遊戲設備」;其二,由於元宇宙被貼上了 「遊戲」 標簽,降低了傳統行業與之主動對接的積極性,因此,元宇宙通過構建 「第二世界」 或者 「第二人生」 深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宏大願景,更多只是停留在概念層面。

        誠然,投身於元宇宙行業的IT巨頭,目標不可謂不宏大。從當年Facebook毅然把公司名稱直接改成了 「元」 公司(Meta),就可以看出其確實想在該領域幹出一番天地的決心。而諸如蘋果、谷歌和微軟等科技巨頭,同樣對這一市場的巨大潛力抱有覬覦之心。然而,盡管人們對元宇宙產業有著極高的期待,但這一領域並未像個人電腦、移動互聯網那樣實現飛躍性進步。

        同時,為元宇宙提供技術支持的VR技術呈現起伏不定的趨勢,未達到市場預期。這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全產業鏈對VR技術的接受程度仍然停留在較低的層次;其二,VR技術對配套技術要求較高,意味著在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能以及機器算力等交叉領域的技術取得突破之前,VR技術的真實效果仍難以滿足大眾的期望。換言之,要實現 「元宇宙」 在視聽觸等綜合感官上的逼真效果,與真實世界無縫對接,還需要克服許多挑戰。只有在補齊這些短板之後,VR技術在 「用戶體驗」 方面的先天不足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於是,在耗盡了消費者與金融市場玩家的耐心之後,元宇宙從高峰走向低谷,不可避免地進入 「幻滅期」。

 

元宇宙困境:技術不成熟

 

        事實上,「元宇宙」 並非近年來才出現的新概念。在以Meta為首的IT巨頭將這一理念引入消費端之前,其在商務領域已經默默潛伏生長了十余年。早在2007—2008年,以 「第二人生」 為代表的應用就已經悄然開始將現實中的場景復製到數字端,並通過VR設備進行全方位呈現。然而,在缺乏理想商業模式的背景下,這一技術浪潮在一兩年後就偃旗息鼓了。

        之後,業內IT巨頭也曾掀起過一輪蜂擁開發VR頭戴式設備的熱潮,包括一些智能手機生產商也曾試圖搭上這班 「順風車」。許多開發者認為,作為小屏幕呈現工具,VR眼鏡可以完全或至少部分替代手機的功能。但結果還是事與願違。一方面,當時VR設備在硬件上仍難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其交互手段也無法得到用戶的認可。因此,相關設備註定只能是試驗性產品,很少有用戶會去真正購買。即使已經購買,在新鮮感消退後,用戶也不會經常使用這些設備。


微信图片_20240918182951.png


        在硬件設備領域碰壁後,元宇宙行業的從業者試圖從軟件領域破局,希望將其與區塊鏈、NFT以及今年的熱點——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此外,業內人士還期待基礎設施領域的突破——比如更強大的芯片算力、更高速的移動網絡,能夠彌合數字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的鴻溝。一方面,這將使畫面解析度真正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另一方面,這也有助於解決 「信息交互延時」 這一棘手問題。然而,至少在目前,我們仍需等待觀望。

        回到硬件話題上,雖然VR眼鏡的屏幕尺寸相對較小,但離眼睛更近,因其設計與製造需要人體工學等交叉技術的高度介入,這不僅涉及 「電腦」 的問題,還需要考慮 「人腦」自身的生理狀態與認知規律。此外,與觸屏式設備相比,頭戴式設備對使用的舒適性、設備定製化以及輕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期的VR顯示屏曾被稱作 「把兩臺顯示器直接掛到臉上」,這種負擔和壓迫感,很少有人能夠忍受。

        於是,VR及其衍生的元宇宙技術若希望實現進一步的突破,與其他技術領域的合作就勢在必行。在這些領域中,與元宇宙技術關系極為緊密的技術之一便是 「腦機接口」 技術,它能夠實現人腦與電腦之間的直接溝通,解放人的雙手和嘴巴,通過大腦理念直接向機器下達命令,這普遍被視作連接真實宇宙與 「元宇宙」 的關鍵橋梁。而另一技術,則是反其道而行之,用 「電腦」 模擬人腦功能的人工智能技術。

 

元宇宙未來:AIGC 破局

 

        事實上,破局的切入口更多只能來自軟件領域。在元宇宙領域的應用中,大量數字人的生成若僅依靠人類手動完成,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將不可避免地造成同質化問題。通過人工智能生成技術,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這將使開發過程更加高效且平民化,甚至無需專業程序員介入,普通的應用端人員也能按需借助人工智能生成自己的應用場景。

        舉個例子來說,利用諸如GPT這樣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企業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模型,在元宇宙環境中為公司不同產品線生成大量數字人,並在元宇宙平臺上與用戶進行對話。如此,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的技術優勢將相互補充,使企業能夠節省大量實體市場調查的人力成本,並獲得高度匹配的反饋結果。

        鑒於 「虛實相生」 是元宇宙的核心特性,元宇宙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可以起到相互賦能強化的作用。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顯著降低了元宇宙場景的開發成本。另一方面,元宇宙為人工智能提供了一種沈浸式的交互體驗,這與傳統的互聯網交互模式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人與機器之間的輸入、輸出顯得冰冷且機械化。舉例來說,ChatGPT固然已經可以模擬人類的語言方式,但如果是在網頁端,使用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式的智能客服通過對話框吐出一堆文字,客戶仍會覺得冷冰冰不近人情。然而,如果在元宇宙平臺中,NPC以人類的形象出現,用人類的聲音表達同樣的話語,觀感就會大不一樣。


微信图片_20240918183300.png


        更重要的是,借助AIGC技術,用戶可以迅速構建元宇宙場景。例如,只需導入一張風景圖片,人工智能便能夠自動生成一個與圖中完全一致的公園場景,時間可能僅需幾分鐘。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傳統模式下,使用系統內置元素手動搭建這樣的場景則可能要耗費三四天的時間。得益於這樣的技術,許多教育、醫療領域的場景都可以水到渠成地遷移至元宇宙平臺。尤其是在現實中存在危險、成本高昂或者受倫理限製難以廣泛實施的實驗性操作,都可以通過元宇宙場景得到實現。

        因此,在軟件領域,尤其是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被視為元宇宙的真正突破點。而之前所提到的現實層面的硬件限製,假以時日終究能夠化解。諸如畫像解析度不足、交互傳輸網速受限,以及設備舒適性欠佳這些狀況,相對而言都是小問題。場景內容的升級叠代,以及應用場景的拓寬與推廣,才是未來元宇宙技術能否迎來井噴式發展的關鍵所在。

        在元宇宙系統開發成本仍居高不下的今天,選擇與人工智能結盟顯然是一個雙贏的策略。兩者有望相互促進、彼此推動,並共同應對挑戰。目前,GPT僅初步實現了讓機器理解並模擬人類說話的能力。接下來,讓系統理解人類的身體動作並作出相應的交互,即所謂的 「身體計算」,將成為元宇宙與人工智能交互進化過程中共同面臨的新課題。簡而言之,人工智能使電腦能夠高度模擬人類的一舉一動,而元宇宙則讓你相信那個模擬了人類一舉一動的人工智能可能真的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樣,「元宇宙」 才能名副其實。

        而反過來,對於人工智能技術而言,元宇宙也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數據訓練平臺。在元宇宙空間中,用戶可以參與並進行社會互動,因此,這種環境可以實時輸出人類行為數據。這是Web2.0時代無法收集到的、質量更高、頻率更高的數據源,對於人工智能而言,這是極好的訓練素材。此外,在真人與 NPC的交互過程中,人工智能的進化速度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就像當年圍棋人工智能 「阿爾法狗」 僅依靠少量來自人類的訓練數據,經過不斷 「左右互搏」 的訓練後,就能輕松戰勝真人圍棋大師一樣。

        傳統互聯網是二維的,意味著它只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互。然而,隨著元宇宙的出現,機器人與世界的全方位交互將成為可能。這不僅包括人與人,還包括人與非人之間的交互,例如人與環境、人與自然、非人與環境等。這些交互可以以各種維度和角度進行,從而獲取各種數據。

        事實上,信息技術的發展就是一個 「雙向奔赴」 的過程:技術進步催生新的需求,而需求端的痛點則進一步激發了技術攻克難關的動力。元宇宙技術目前面臨的困境就在於這個正向循環難以實現:一方面,應用場景的局限性限製了技術的進步 ;另一方面,技術的停滯也使得應用場合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因此,向人工智能技術求援,尋求 「破局」 的方法,正是大勢所趨。

 

元宇宙未來:建議與展望

 

        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的融合將對產業升級和商業創新產生全方位的影響。首先,在虛擬的三維空間中,時空界限將被打破,許多今天受到時空限製、必須在現場進行的交互活動,未來在元宇宙空間中將得以實現。其次,目前許多商業模式受限於時空,但通過元宇宙,很多新的商業模式都將得以實現。例如,產品展示等業務活動將不再需要親臨現場,利用元宇宙技術便可實現遠程沈浸式體驗,從而免去大量的舟車勞頓之苦。

        不僅僅是商品展示活動,在元宇宙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基礎上,再加上相關配套技術的成熟,包括教育、醫療、旅遊等眾多活動都可以實現線上化。這將極大地降低優質教育和醫療資源的獲取成本,旅遊也將變得更加便捷且身臨其境。這將催生出無數新的商業可能性。


微信图片_20240918182954.png


        實際上,拋開那些超越實際技術支持能力的空談,「元宇宙 +人工智能 +物聯網」 的組合確實為業界提供了巨大的創業空間,其市場潛力與之前孵化出眾多 「獨角獸」 公司的 「互聯網 +」 相當。此外,元宇宙本身的軟硬件開發也仍屬於待開發的 「藍海」。盡管元宇宙產業當前正處於一個階段性低谷,但只要解決基礎配套與應用場景這兩個痛點,打通產業正向循環,那麼其大規模爆發式增長並非遙不可及,最快未來兩三年就可能迎來飛躍。

        這也意味著,當前的低谷期可能正是進入元宇宙產業創業的絕佳時機。在元宇宙概念被熱烈討論的那些日子裏,市場往往會受到投機性遊資的影響而變得不理性。然而,正如一句諺語所說:潮水退了才知道誰是裸泳!那些真正有初心、願意做實事的創業者,會在行業低谷期堅持下去,並在下一波增長浪潮的開端收獲到最豐厚的回報。

        對於個人來說,在元宇宙時代即將到來之際,最重要的則是保持對這一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需要多聽多用,有機會還應該去體驗、思考和評判這一新技術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與日常生活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以及影響程度有多大。之前,人工智能技術引發的熱議焦點在於,許多人一方面憧憬其改變世界的無窮力量,另一方面又擔心人工智能會取代自己在職場的作用。元宇宙技術帶來的影響則是類似的,對於虛擬空間中的生活,大家同樣是又喜又怕,一方面欣喜於元宇宙世界能夠讓真實世界中太多無法企及的夢想瞬間成真,另一方面也害怕人類會過度沈迷於虛擬世界,導致《黑客帝國》電影的劇情不幸成真。

        因此,只有通過實際的認知、接觸和體驗,諸如人工智能和元宇宙這樣的技術才能真正被理解,並從閑聊的談資轉變為能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投資中接觸到的事物。在過去幾十年裏,大家已經見到了太多原本只存在於科幻作品中的概念逐步融入尋常百姓家,而這個過程才剛剛開始。

        作為新生事物,元宇宙自然也會帶來一些特有的疑問,並引發前所未有的爭議。比如,在元宇宙平行世界中,現實世界的法律與道德規則是否還繼續適用?我們是否需要在元宇宙中建立一套獨特的規則體系?對於現實中的監管機構來說,它們應該如何面對可能在 「平行世界」 中出現的是非問題,以及如何應對這一新事物對現有倫理體系的沖擊和重塑,以及如何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元宇宙進行非法活動?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思的問題,也是我們在日後必須解決的問題。面對這個可能重塑整個社會認知乃至每個個體日常生活的新事物,回避和逃避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勇敢面對挑戰,敢於接納 「新世紀」,才能為人類帶來更加光明的未來。